第3章 你要履行谁的使命?

我当商业捕鱼船的船长时,通常与四位船员一起出海,不用多说,在44英尺长的船上,四个大男人挤在小房间里生活七天,会出现哪些有趣的互动关系可想而知。某次航行时,我雇佣一位最优秀但当时却没有船的船队队长为水手,我很快学习到一个教训,就是两位情绪不成熟的船长在同一艘渔船上工作,根本水火不容。

史蒂夫认为让懂得比我多,例如接下来在哪个岩堆捕鱼、何时移动渔船、使用哪种饵等等,他就是不接受身为船长的我与我的捕鱼风格;就像多数船长一样(包括我在内),对于任何人或任何任务都不服从,就只听自己的。那个礼拜尽是烦躁、争执、竞争,外加一次拳头相向。事实上,彼此对立耗掉了太多心力,以致整个礼拜都在与疲劳交战,渔获量也因此减少。教训:一艘船只能有一位船长,无论你觉得自己多在行,如果想满载而归,全体船员最好愿意顺从船长的使命任务,否则最后只会把时间耗在如何彼此尊重不同之处与和平相处上。

无论有没有察觉到,我们每个人都肩负一项使命,而这项使命将决定我们在未来生命与人际关系中的收获量。对某些人来说,他们比其他人更清楚自己生命的使命何在,而生命使命的来源——原点——将决定我们是否如属灵孤儿般过生活,或者活出身为属灵儿子或女儿的生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回答的一项基本问题:我要履行谁的使命?

我们有两个选择。我们可以顺服造物之父的使命,或那控告弟兄的谎言之父的使命。我们只有这两种选择。即使我们以为是顺从自己的使命,但实际上我们是在执行仇敌的使命,因为任何使我们不顺从天父使命的事物,都会削弱我们的生命与人际关系,并推进撒旦在地上的计划。


降服于天父的使命

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太多时候不把自己看作天父最喜爱的儿女,反而觉得自己像属灵的孤儿。希伯来书的作者如此陈述:

「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希伯来书十二章7-8节)

神待我们如同待儿子,儿子在这里应该视为通用词,也包含了女儿。这段经文的重点不在于性别,而在于关系。神对我们的了解并非对待仆人或朋友般随意,而是如心爱儿女般的亲密。父神渴望与我们建立个人、亲密的父子/父女关系,这是一切创造的意义所在。

管教,是这段父子关系里必然会存在的。天父的管教恰恰证明了我们是祂的儿女,没有管教表示没有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希伯来书的作者写道:「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

对于接受管教,你有什么想法?当亲近的人——如配偶、祷告同伴、小组长、老板——把你拉到一旁对你说:「你知道吗?我一直在观察你与别人的互动,然后注意到一个令我担心的生活模式。我们可以谈谈吗?」你会怎么做?知道有人这么在乎你,愿意冒着直言不讳的风险,你不觉得窝心吗?这不会让你对他说「喔,好,快点告诉我」吗?还是你觉得他在找你麻烦。

如果有人想告诉你实话或劝诫你,但你拒绝接受,那么你就像个私生子,而不是儿子或女儿,至少心态上是如此。无法接受管教有时是拥有孤儿的心的一个征兆。孤儿的心让人行事独立且抗拒劝诫与指正,而儿女的心让人欣然接受这些管教,虽然管教看似不舒服。儿子与女儿知道,这些管教是长大成熟的过程里重要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他们欣然接受这些可以证明自己是慈爱父亲最疼爱的儿女的管教。

最近,我在「示罗地事工」里最亲近的一些朋友与董事成员与我促膝谈话,他们说:「杰克,你的生命里有某种人际互动模式让我们很担心。」

我不情愿又有点担心地回道:「我或许得知道更详细的情况。」这对我而言是非常重大的突破,因为将近五十年来,这些话我一点都不想听。我的孤儿心态不愿意接受有建设性的批评与纠正,然而在领受儿子身分的启示之后,我开始接受纠正的劝诫,因为我知道这能够帮助我学习以儿子的身分来思考和处事。

朋友与同事跟我分享的那个「担心」是相当沉重的,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自我防卫:等一下!你们也这么做啊!然后现在两个人联合起来找我碴?但是,我接着想到了希伯来书的这段经文说,如果不受管教——如果我一生持续极力摆脱劝诫与纠正,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

希腊文的「私生」(illegitimate)这个字,字面上的意思是「杂种」(bastard)。当我们不肯接受管教、劝诫与纠正,便是把内心的某个部分与他人隔离起来,包括神。我们实际上变成了没有父亲的人。我们要不就像有家可回般活着,要不就像无家可归般活着。我们要不珍视劝诫,要不拒绝劝诫并接受孤儿的心。

「杂种」这个字说得好听一点是「属灵孤儿」。属灵孤儿会觉得自己是没有家的人,或者觉得没有一个安全与安心的地方,可以在父亲的心中接受爱、接纳、保护、肯定、养育与管教。

希伯来书十二章9节谈到使命这个主题:「再者,我们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们,我们尚且敬重他,何况万灵的父,我们岂不更当顺服祂得生吗?」当我们顺服「万灵的父」,生命自然涌流而出。希腊文的顺服(subject)这个字,照字面上的意思是「依赖、取决于……」(dependent)与「在……下面」(underneath);此外,顺服(subject)、隶属(subjection)、降服(submission)在希腊文里是可以交替使用的。我想把这段经文的后半段改写成:「顺服天父的使命,并得到生命」。降服天父的使命,在天父的使命之下、依赖天父的使命……生命因此涌流进入我们的情感与关系中。

相反呢?降服自己的使命——自我保护、独立、自力更生、关闭心门不去爱或不想再次受到伤害——死亡随之而来。保罗在罗马书中的话语证实了这一点:

「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罗马书八章6-8节)

降服于自己的使命,就是随从肉体,并带来死亡,但是降服于天父的使命带来生命与平安。你的生命与人际关系有平静安稳吗?还是死亡慢慢进入你的周遭?你的答案,会决定你未来的生命与人际关系——以及儿女与孙子孙女的生命与人际关系。降服于自己的使命,贫瘠荒芜便会慢慢进入你的情感与人际关系;降服于天父的使命,生命与平安将开始从你(灵、魂、体)里面涌流而出。


天父的使命是什么?

如果追求自己的使命会导致无法多结永恒价值的果子,而天父的使命带来生命与平安,那么知道天父的使命是什么就变得非常重要。简单来说,天父的使命是使你经历祂表达出来的爱,并将那份爱传递给下一个人。若要成功履行天父的使命,我们需要按照适当的顺序,平衡地结合两种元素——许多基督徒所知道的圣经命令:「最大的诫命」与「大使命」。

许多基督徒认为大使命是基督教福音派的命派。当然,这也是众所周知耶稣在复活之后四十天、在升天之前给门徒的命令: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二十八章19-20节)

赢得灵魂被视为神国里的首要目标,这点有谁能否认?毕竟,圣经说耶稣来到世上并死在十字架上,使所有人得以与神和好,并将劝人与祂和好的职分托付给已经与祂和好了的人(参哥林多后书五章18-19节)。我在圣经学校的时候,我们对大使命的重视超越一切,甚至到一个地步是,我们若不愿意抛弃家庭与所有人「走出去」,委身的诚意似乎便受到质疑。

大使命固然重要,却经常过分强调以致忽略——有时甚至忘记——另一个更加重要的使命:最大的诫命。某天,一位律法师问耶稣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且最重要的。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二十二章37-40节)

耶稣其实是再说:「当你寻求认识神的爱并让人认识神的爱时,便会从神话语里的所有其他责任中得到释放。」罗马书十三章8至10节告诉我们,爱完全了律法。爱,应该是教会一切事工背后的灵感与驱动力,包括完成大使命。爱是第一优先顺位,耶稣对此深信不疑: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十三章34-35节)

使徒约翰同样强调这一点: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亲爱的弟兄啊,神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约翰一书四章7、10-11节)

保罗更进一步说,若没有爱,我们做什么都无关紧要。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哥林多前书十三章1-3节)

而我们正是在这爱神与爱人的最大诫命之中,找到天父的使命。天父渴望我们领受祂的爱,并把那份爱给出去,借此完成大使命。

爱神与爱人的最大诫命呼召我们建立亲密关系;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的大使命呼召我们多结果子。亲密关系必须优先于多结果子;最大的诫命必须优先于大使命,且与大使命密不可分。若不将亲密关系摆在多结果子之前,很容易变成降服在自己的使命之下,把焦点放在宗教义务、过多宗教活动、汲汲营营,在生活与人际关系中流露出愤怒。

如何辨别一个人是否真实认识神、爱神呢?是看他/她讲道讲得多好吗?看他们祷告时,有多少在圣灵里俯伏吗?因为他们有信心能够移山吗?看他们礼拜天在教会如何与人互动吗?看他们懂多少圣经吗?都不是。看一个人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在私底下与家人和同辈相处的时候,是否活出充满爱、怜悯、柔软的生活,来辨别这个人是否认识神。一个爱神的人,会努力让神的爱在每天的人际关系中得以成熟与完全。我喜欢英文圣经信息译本(The Message Bible)的译述:「神就是爱。当我们永久定居在爱的生活里,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我们里面。这样,爱可以自由且不受限制地使用这个家,在我们里面变得不受约束并表达成熟。」(约翰一书四章17-18节)

让这个世界开始认识神的爱的关键是什么?Agape,一种寻求在低位谦卑、服事、尊荣、尊重的爱,我们将在这里寻得神的使命。最大诫命必须优先于大使命。带着孤儿思想的人容易遭到蒙蔽,正如多年来的我一样,把大使命摆在最大诫命之前,对于公义。责任或事工的委身更胜于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必须优先于多结果子,若不如此,通常最后会变成是降服于自己的使命,在家人、同侪。众人之间,流下一串串因为扭曲神的爱而破裂的人际关系。

每当你将大使命(事工)摆在最大诫命(关系)之前的时候,便偏离了降服神使命的道路,而死亡会开始进入你的人际关系。我所说的不见得是肉体的死亡,而是在恐惧之海的船头上,在「麻木不仁」之中(参第1章),身体动弹不得,缠雷摆脱不掉;当你降服于自己的使命时,你是用家的安全感与儿子的身分,来换得无家可归的不确定感与孤儿的心。


揭露孤儿的心的根源

我们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必须处理外在彰显的孤儿的心。这与成长在功能失调或健全稳定的家庭无关,即便是在充满父亲无条件的爱与接纳的良好家庭中长大,也不一定代表你不会与孤儿思想搏斗并顺服于自己的使命。

试想路加福音十五章里浪子与大哥的比喻。虽然父亲深刻仁慈的爱包围他们,两人却带着孤儿的心,无法享受父亲的亲密关系。大儿子生气,视父亲为听从命令的对象,小儿子视父亲为可拿到好处的对象,两人与父亲的关系都不太亲密。小儿子等到离开家、身无分文的时候,才觉悟过来,回到父亲的身边,拥抱从起初即拥有的儿子身分;至于大儿子,圣经没有提到他后来是否有同样的领悟。

所有人出生时都有一颗孤儿的心,因此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都降服于自己的使命。想想看,一个两岁的小孩会服从父亲的使命还是自己的使命?十二岁或十八岁的青少年呢?孤儿的心的问题起源于伊甸园——当人类的第一对父母亲遭到属灵孤儿的始祖路西弗欺骗的时候。

路西弗一开始并非孤儿。起初,牠带着美丽光彩,父神的荣光与爱环绕:

「你曾在伊甸神的园中,佩戴各样宝石,就是红宝石。红璧玺、金刚石、水苍玉、红玛瑙、碧玉、蓝宝石、绿宝石、红玉,和黄金;又有精美的鼓笛在你那里,都是在你受造之日预备齐全的。你是那受膏遮掩约柜的基路伯;我将你安置在神的圣山上;你在发光如火的宝石中间往来。你从受造之日所行的都完全,后来在你中间又察出不义。」(以西结书二十八章13-15节)

路西弗不但时刻与神同在,同时也是天上带领敬拜的天使长;然而这还不够,路西弗想拥有更多,而贪婪的欲望使牠失去了一切。以赛亚鲜明地描述这场灾难: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从天坠落?你这攻败列国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以赛亚书十四章12-15节)

这段关于路西弗——或撒旦——的先知性描述大有能力,同时透露了路西弗的「工作内容」:攻败或削弱列国的势力。怎么做呢?利用孤儿的心,让我们落入孤儿的思想。

神就是爱。天国的一切都关乎完全的爱、喜乐、平安,毫无惧怕、不安或焦虑。起初路西弗居住在天国,持续沉浸在神完全的爱里,然而从某一刻起,路西弗开始希望不用再降服于神的使命,并渴望献身于自己的使命。每当我们开始降服于自己的使命时,隔绝会开始在我们身上做工。路西弗随后失去了居住在天父无条件的爱与接纳的家的权利,与造物主和神的家隔绝,如以赛亚所说的,「但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祂掩面不听你们。」(以赛亚书五十九章2节)

路西弗变成属灵孤儿的始祖,与自己原来的家隔绝,开始怨恨任何能够与父神享受亲密关系的人,特别是那些神照着自己形象所造的人类。由于路西弗不再跟随天父爱的使命,于是开始争夺肯定、地位与权力。

嫉妒驱使路西弗欺骗亚当与夏娃。孤儿的思想,是路西弗用来瘫痪人类、削弱列国势力的工具。牠的策略是说服人类与牠有相同的想法——无家可归、与神的爱断绝——借此使人变得软弱,以至愿意屈服于试探,并让羞耻心与惧怕来取代亲密关系。

撒旦的想法是,我要走我自己的路。我要追求可以让我感觉美好、让我觉得自己有价值且重要的事物!因为亚当与夏娃相信这个孤儿思想,他们(以及我们)便接受了这项「套装方案」里的孤儿的心。


天堂里的纷乱

当想要统治天国的企图失败并失去居住在天国的权利之后,路西弗立刻盯上纯真、喜乐、与天父拥有敞开且相爱团契关系的亚当与夏娃。属灵孤儿往往是这样的——尽其所能地确保周遭每个人都更他们一样不幸。

这时,亚当与夏娃住在伊甸园里,全心全人因父神无条件且表达出来的爱而感到温暖。他们与天父面对面团契,持续深刻地品尝饱饮祂深情的爱。亚当与夏娃在彼此与在神面前敞开且纯真无邪地行走,没有惧怕、羞耻、局促不安,也没有怀疑或不确定感笼罩他们的平安与喜乐。

同时,看着这一幕的撒旦充满苦毒与憎恨,嫉妒他们能够享受与神的爱和亲密,这些是牠曾经拥有的。带着孤儿的心的人,会嫉妒别人能享受真实的爱与亲密。路西弗下定决心要加以摧毁。

终结亲密关系的最快方法,是在关系里种下怀疑的种子。路西弗以蛇的样貌接近夏娃,又是夏娃质疑神的属性与正直。

「蛇对女人说:『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女人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惟有园当中那颗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做裙子。」(创世记三章1节下-7节)

亚当与夏娃渴望像父神一样,但他们或许忘记了自己是按着神的形象所造的,所已经像祂了。撒旦暗指神不把好东西给他们,想窃夺他们对神如何看他们的认识。这就是孤儿思想的开端——开始怀疑天父对你的爱、恩慈、慷慨;接着很快就会开始怀疑周遭的人的爱,包括家人。

对神的爱产生怀疑,导致亚当与夏娃开始怀疑神的使命。因为渴望变得「像神」,他们选择将神的使命抛诸脑后,追求自己的使命,换句话说,他们凭借着孤儿思想努力让自己变成神——而这绝对是行不通的。只要你的想法与态度与谎言之父的一致的,就不可能得到自由。


走捷径

夏娃被引诱,而亚当故意犯罪。保罗写下下面这些话时,做了这样的区别:「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提摩太前书二章14节)并且「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然而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罗马书五章12、14节)所以,亚当实际上是自愿犯罪,而夏娃是被孤儿思想所引诱。

天父的命令是:「不可吃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亚当与夏娃的欲望是:「如果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走自己的路,将更快成熟且变得像神一样,祂会更欣赏、更重视我们。」

你是否注意到孤儿思想如何带来混淆?这些想法或许在表面上听起来完全合乎逻辑且合理,但是绝对不会带来预期的结果;孤儿思想不会引导我们更亲近神,而是使我们偏离神、阻止我们贴近神。我把孤儿思想称为「捷径的灵」,因为相较于降服天父的使命,我们觉得走自己的路会更快到达我们想去的地方。亚当与夏娃想要讨神喜悦,想要在神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认为靠着他们认为的力量可以更快达到目的,然而企图走自己的路,反而使他们远离了神。

现在,亚当与夏娃回不了头了。他们不顺服神,因此再也无法拥有与神甜美的团契与契合的关系。现在,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如同无家可归的孤儿,这就是为什么当他们听见神在园中行走的声音时会躲起来的原因。孤儿的心是多么快速地破坏人际关系啊!当神与犯罪的亚当对质时,亚当立刻把矛头转向妻子:

「『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吗?』那人说;『祢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棵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创世记三章11节下-12节)

亚当不但没有保护妻子不受孤儿思想的辖制,反而指责妻子;两人之间的信任与亲密感被破坏。直至今日,因为孤儿的心如此刚硬,所以人与人之间最难建立与维持的,仍然是信任与亲密感。

信任与亲密感被破坏之后,紧接着是敞开大门让罪疚与羞耻直闯而入。然而,神非常爱亚当与夏娃,不愿他们衣不蔽体并活在羞耻之中,因此杀了一只动物,用它的皮做衣服给亚当与夏娃穿。这个例子完美地显示出无论我们的生活离天父的家有多么远,天父仍然希望遮盖我们;正如彼得写道:「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得前书四章8节)

神不以被称为我们的神为耻(参希伯来书十一章16节);耶稣不以称我们为弟兄为耻(参希伯来书二章11节)。耶稣的牺牲遮盖了基督徒,因此神不审判、定罪、指控我们(参约翰福音三章16-18节,五章22-24节,十二章47-48节)。祂爱我们,希望遮盖我们。亚当把他的犯罪和他们闯的祸推卸给夏娃,夏娃拒绝承认自己被引诱,选择把责任丢给那引诱她的;因此,亚当与夏娃默默选择了孤儿的思想,放弃与天父修复爱的关系。

结果,父神别无选择,只能迫使他们离开家园。当父神必须把亚当与夏娃赶出伊甸园的时候,一定伤透了祂为父的心肠;然而,只要亚当与夏娃受到孤儿思想的控制,就无法留下来,孤儿思想使他们与天父隔绝,因此他们必须离开。神赶走亚当与夏娃的另一个原因是:怜悯。只要亚当与夏娃留在伊甸园,就有吃下生命树的果子并永远活在流离、孤儿的心里面的危险(参创世记三章22-23节)。

亚当与夏娃犯罪并紧接着离开伊甸园(家),是世人往后经历一切绝望的根源。惧怕、焦虑、痛苦,都从这里开始。人类失去如同有家可归般活着的意义,接下来,每个世代的每个人出生时都有一颗孤儿的心,降服于自己的使命,死亡随之进入生命,并必定带来隔绝。当死亡在孤儿的心里工作时,会使人与神隔绝,让人觉得拥有一个家不具任何意义,并且因为信任感被破坏而与朋友、家人隔绝。

这一切无家可归、绝望、信任感破碎、隔绝、疏离,正是为什么耶稣下面这句话成为福音的核心:「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翰福音十四章18节)当我们预备好放弃孤儿思想的生活,并回转到天父爱的温暖怀抱时,我们随时都能够拥有一个家。


两个灵的相争

如同人类历史上的每个时代,现今仍然有两种灵在世上持续争夺人心。第一个是儿子的灵,亦可称为以撒——亚伯拉罕的嗣子、应许之子——的灵。拥有这灵的人会活出有家可归般的生活,他们的命定是肯定且有把握的。

另一方面,与儿子的灵相争的是孤儿的灵,孤儿的灵导致人们活出无家可归般的生活。我们可以称之为以实玛利的灵——亚伯拉罕与撒拉的侍女夏甲肉身生的儿子,但不得承受已应许给以撒的产业。以撒带着祝福与继承产业的期望长大,而以实玛利及其母亲被赶出去。论到以实玛利;「他为人必像野驴。他的手要攻打人,人的手也要攻打他;他必住在众弟兄的东边。」(创世记十六章12节)而历史也证实了这一点。以实玛利的后裔(阿拉伯国家)定居在埃及附近,远离迦南地,与以撒的后裔(以色列民族)几乎冲突不断。

孤儿的灵有几个特征——独立、怀有敌意、好争辩,没有家庭感、归属感、或身为儿子的感觉。属血气的通常预示属灵的,换句话说,地上所发生的时间经常反映出天上实际的状况,显露出属灵领域正在发生的事(参哥林多前书十五章46节)。

今天,在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的冲突中,孤儿的心继续与那些拥有儿子的心的人争夺掌控与支配权。虽然阿拉伯人(以实玛利的后裔)拥有的土地面积是犹太人(以撒的后裔)的五十倍以上,仍然连以色列仅有的一点点也要奋力夺走。

在地上的列国,孤儿的心对儿子的心全面开战。路西弗的孤儿思想已经削弱列国对于神为慈爱、怜悯、深情的父亲的认识。这场战争也在教会、商业领域、家庭、每个人的心思意念中展开。随着人类开始降服于自己而非父神的使命,孤儿的灵已经取得了这个世界体系的掌控权。

孤儿的灵是一种内心的态度和思想的坚固营垒,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诱惑,也可能成为魔鬼在个人、教会、职场、城市、甚至国家中的坚固营垒、

如果你(或某个教会)有孤儿的灵,如同我长久以来的经验,你会觉得自己没有归属感,爱、尊重、尊荣、接纳不过是一些陌生的概念,认为必须举止合宜、穿着得当、谈吐恰当、行为正确,才能得到爱与认可,结果就算全都做到了,仍然什么都没有得到。你感觉好像还必须再做些什么或者再做得更好,才能安心,才感觉受重视。然而,如果拥有儿子的灵,你会因为神所创造的你的本相而感受到爱、尊重、尊荣、接纳,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什么。身为儿子或女儿,你会感受到完全的爱与接纳;相反地,作为孤儿,你会觉得像个局外人,尽一切努力表现良好,希望能在某人心中赢得一席之地。

若想逐出孤儿的心,记得,孤儿的心只有借着认识慈爱的天父才能被取代。尽管如此,孤儿的心仍必须选择拥抱儿子的心,愿意在人际关系中相互依赖并拥抱神爱的团契。这并非一次决定性的选择,而是必须一而再地选择儿子的心,因为孤儿思想不会轻易投降,会常常回来试图重申其地位。孤儿的灵借着引诱我们降服于自己的使命而非活出经历神的爱并给予爱的生活,不断试图摇动我们的家庭、人际关系与国家。


选择天父的使命

家,永远是我们的归宿。这里的「家」,是指我们在神无条件的爱与接纳里、从争斗中得安息的地方。在基督里,我们得到饶恕与爱,但依然可选择走自己的路。记得,亲密关系必须优先于多结果子;我们不可能拥有完全有意义、有目标、有收获的生活与健康的人际关系,除非先和天父一起拥抱儿子的心——除非我们选择降服于天父的使命,在祂里面找到一直以来所渴望且温暖而深刻的亲密关系。在降服于天父使命的里面,我们得到祂的力量,生命从我们里面涌流出来,使我们谦卑,进而使爱与亲密关系成为我们生活与服事的动力。

保罗作出下面的祷告时,正在思想这种与神的爱与亲密关系:

「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以弗所书三章17-19节)

当我们开始借着领受与拥抱儿子的心来取代孤儿的心时,最大诫命自然而然会摆在大使命的前头。现今许多大使命事工与福音布道所传递的,已受到孤儿思想的影响,导致大使命被摆在大诫命之前。许许多多基督徒领袖的家庭支离破碎,即证明了这个事实。我们容易倚靠对律法的爱而活,而非倚靠爱的律而活。这样,我们还会纳闷为什么现今教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拥有更多的资源,却未曾像使徒行传里的使徒与初代教会基督徒一般翻转世界吗?

如果我们关心事工更甚于关心家人的需要,我们是在降服于谁的使命呢?撒旦的计划是削弱列国势力,而牠的手段是先削弱家庭的力量;若撒旦无法阻止我们行善,便让我们太过忙碌于为他人行善,而忽略自己孩子需要,结果孩子觉得在我们心中毫无一席之地,也变成了属灵的孤儿。

是时候打破这个循环了。是时候松开救生索,离开深陷恐惧之海、在暴风里颠簸、被雨雪鞭打的船头,奔向温暖安全的驾驶室了。是时候从「麻木不仁」中清醒过来,不再降服于仇敌的使命与死亡打交道,并承受身为天父亲爱儿女的生命,一心专注于天父的使命了。


更像耶稣

在罗马书第八章,保罗谈到儿子身分的概念:

「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罗马书八章14-17节上)

在这里,我们找到儿子身分的核心。为了进入儿子的身分,必须被神的灵引导,而神的灵是一个为父的灵。神的灵不是奴仆身分的灵,引导我们再次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而是儿子身分的灵,即亲密关系与无罪的灵。阿爸(Abba)是希伯来语表示亲爱之意的用语,相当于「爸爸」(Daddy)的意思。这是亲密的词语,是孩子在他们所爱与信任的慈爱父亲面前所使用的;在爸爸面前,没有惧怕,没有束缚,没有压抑,没有焦虑。

圣灵赐给我们身为神儿女的内在确据。我们是神的儿女,因此也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被神的灵引导,表示降服于天父的使命,而耶稣——我们的大哥——的生活就是最完美的模范。耶稣如何看待祂的使命?耶稣只有一项使命——父给祂的使命:「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子凭自己不能做什么,惟有看见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样做。」(约翰福音五章19节)耶稣对天父的使命完全忠诚,被钉十字架的前一晚,耶稣祷告:「我在地上已经荣耀祢,祢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约翰福音十七章4节).

身为基督徒,我们继承在基督里所看到的一切。基督徒生活的目标应该是更像耶稣;不是把生活焦点放在耶稣身上,而是把生活焦点放在耶稣的生活焦点上。耶稣的生活焦点是作天父的儿子、显明天父以及天父的爱,好使无数的属灵孤儿可以成为儿子与女儿。耶稣无罪,不是因为祂是神;不是祂的神性造就了当时的祂。耶稣之所以为耶稣,是应为祂所拥有的父亲。我们每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把生活焦点放在谁的身上。

过没多久,耶稣为所有跟随着祷告:

「祢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祢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祢差了我来,也知道祢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约翰福音十七章22-23节)

万物受造的使命,全关乎领受爱并带领我们进入合一,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命令我们彼此相爱,在世人面前成为见证(参约翰福音十三章34-35节)。天父的使命,是当我们领受祂的爱并把那份爱传递给下一个人时,全世界的人可透过在我们里面又借着我们涌流的爱,来经历祂的爱。这就是我们一生的使命。这就是我们受造的目的。身心灵每一个部分的受造,都是为了领受爱和给予爱。行走在天父的爱中,并将那份无条件的爱传递给别人,是生命中在自然不过的事了。相反地,孤儿的心是反常的,只要我们允许孤儿的心影响我们,孤儿的心就会使我们变得反常。

我们必定会降服于其中一种使命——天父的使命,抑或撒旦的使命;这取决于我们的选择。所以,选择天父的使命吧。效法耶稣的榜样,让作一位儿子成为你生活的焦点,找到生命与平安。为了你即将遇到的下一个人,成为一份爱的礼物。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