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灵修书籍 > 每日与主同行

第44周


从最高来到最低的神子
第1日 约十二至十四章

拉撒路的复活是主所作的最后一个神迹,但也是最具震撼力的一个,它引致公会惧怕,要及早解决他,也引致万人空巷,要拥他为王。神子见时候已到,遂接受马利亚用香膏膏身体,又骑驴进耶路撒冷,被群众夹道欢迎,称他为王。神的儿子身为最高的王,一方面藉麦子的比喻预告自己会死、复活,并要吸引更多人归信他,使国度拓展;在另一方面,他以实际行动──替门徒洗脚,彰显出他降到最低,作人的仆人,他也教导门徒学效他,彼此洗脚。更进一步的,他在主餐时更明显宣告自己将被一个门徒(犹大)出卖,后被钉,他又预言彼得的不认主(十三章)。门徒听后充满忧虑时,神子预告国度的前景,说明他在国度预备好地方后,必要再来接他们到父那里。他亦教导他们,他乃是人可以靠着得救的唯一途径,因他乃是与父为一,人见到他就是见到父,他的言、行、神迹表明他是神子。除了预备门徒的理性,知道将来主再来、国度建立之盼望外,神子也应许赐下圣灵,使门徒经常可以经历到神的同在、他的安慰及引导。他劝门徒以实际行动爱他──就是遵守他的道。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受膏、加冕的王

替人洗脚、预告被卖的仆

预告升天、再来的主

骑驴进城

最后晚餐

允赐圣灵


神子替人洗脚,又吩咐门徒要彼此洗脚,但为何教会无此习惯,岂非违背主命?非也!门徒是最了解主心意的,他们知道,“洗脚”并非表面的替人洗脚,乃学效主爱人的原则:

1. 自己临死、最有需要时,仍只想到别人的需要,继续去服侍人(十三1);

2. 自己虽是至高的神(十三3),但却虚己,当自己是仆人;

3. 甘心做人最不愿做、只有奴仆才做的事;

4. 无条件服侍出卖、刺伤自己的人(犹大);

5. 纵使别人不欣赏、不称谢,仍去服侍、爱他(彼得);

6. 牺牲自己。

弟兄姊妹,这就是“洗脚”的意义了。对你而言,那些是你最缺乏、最需要学习的?

请想想,在你家中,有什么工作是家人不愿做的?在你的团契中,有什么事奉是别人不愿意承担的?在公司里,什么东西是每个同事不想负责的?主说:“所以你们也要彼此洗脚!”你愿意从今日起,卷起衣袖,起来做这些工作吗?

金句:约翰福音十四章六节,十三章卅四至卅五节



第44周 临别赠言
第2日 约十五至十七章

按十四章卅一节所载,神子及门徒(除犹大)应已离开楼房,但到十八章一节他们才到客西马尼园,所以约翰福音十五至十七章应是在往客西马尼园途中所说之话及所作的祷告。明显地,约翰是门徒中最留意主分离前所说的话之门徒,其他福音书没有记下的,他却清楚写下。在途中,主首先以葡萄树及枝子的关系,表明门徒要常在他里面之重要性,否则不能结果子。跟着,他劝勉门徒要常在他的爱里,遵守他的道,彼此相爱。他也预言门徒将受逼迫(十五章)。神子更明确指出人要将门徒赶出会堂,并要杀他们,然而,他要赐保惠师圣灵来,他要来:

1. 引导门徒明白一切真理;

2. 叫人知罪;

3. 叫人知道何为义;

4. 管教、审判跟从世界之王的人。

所以,门徒虽然在世有苦难,但在他里面可以有平安,因他已胜过了世界。我们需要的,便是靠主的名求父,神必赐下(十六章)。当神子讲完了这段“遗嘱”后,便作了一个分离的祷告。在祷告中,他最关注的有三件事:

1. 他已完成父所托之使命,愿与父同享荣耀。

2. 为目前十一位门徒的合一祷告,使他们如圣父与圣子般合一。

3. 为将来的门徒之合一祷告,又求他们能信靠父及子,得享神爱。

他应许门徒,圣灵能浇灌他们,使他们有能力去服侍主。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葡萄树与枝比喻

允赐保惠师

分离的祷告

要常在他里面

圣灵的引导及赐能力

要合而为一


通常一个人临终时之吩咐一定是最重要的,重复述说的临别赠言更是不能不听。主基督最关注的是什么?“合而为一”。他首先将真理赐下,然后叫我们在真理的大前提下合一。合一不等于划一,划一(Uniformity)的不一定是合一(Unity)的。合一的代价是要放下自己,神说是绝对的便紧紧守着,圣经没有说是绝对的就不要坚持,尊重别人以不同方式表达对神命令、大使命的回应。今天可悲的是,无论在美国、大陆、香港,很多教会为了相对的做法、形式、规则弄致分裂,羞辱主的名。

你的家、团契、教会、同事之间有不和睦的现象吗?你付出多少时间为教会、团契的合一祷告?你曾为家人、同事之和睦祷告吗?从今日开始,效法主分离的祷告吧!

金句:约翰福音十六章卅三节










第44周 神子的受难与复活
第3日 约十八至廿一章

当神子与十一个门徒进入客西马尼园后,犹大带了一队兵到园子去捉拿他,然后将他绑着去见大祭司,受大祭司岳父该亚法的审判。神子这时不独受世人凌辱,他的门徒也离开他,彼得三次不认主,独有约翰在整个过程中跟着看个究竟。第二天清晨,犹太人将神子押到彼拉多处受审。如路加一样,约翰也记载彼拉多曾三度宣告他查不出主基督有什么罪来,但因怕犹太人骚乱,只好顺着他们的意思,出卖了自己的良心,将主交给兵丁戏弄及钉十字架。在神子被钉过程中,约翰所记的一些细节是其他福音书没有记载的,包括:

1. 主将母亲马利亚交托给约翰,约翰将她接到自己家里去。

2. 主临死前说“成了!”才将灵魂交给父神。

3. 兵丁打断二个囚犯之腿,用枪刺主之肋旁,以证实他是否真的断了气。

4. 尼哥底母为主膏尸,然后才葬于暗中作主门徒的约瑟之坟墓中(十九章)。

然而,神的儿子是不能被罪拘禁的,一如他所预言,第三天清晨他复活了,他的显现除去马利亚、彼得、约翰、多马及其他门徒的疑虑。约翰对主复活之情形观察入微,因他是目击证人,是他亲眼见到、亲手摸过的。空的坟墓中只有裹头巾及细麻布按原状的卷着。多马不信,主特地向他显现,又叫他伸手摸他的钉痕(一如他怀疑时说的),致令多马降服等等,皆是约翰福音独有的。约翰强调记一切之目的:“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二十31)神子复活后,再给门徒一次打鱼的神迹,藉此呼召、委托曾否认他的彼得去爱主及牧养群羊,更预言彼得将来为主殉道。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廿一章

受大祭司、彼拉多审

神子被钉与埋葬

复活与显现

对彼得托付

彼得不认主

救赎工作成了

复活的主

牧养群羊


恭喜您,在一个月内,您已一口气将四卷福音书读完了,您对主一生所作的,还记得多少?现在考考自己吧: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曾说过七句话,您记得吗?

1. 路加福音廿三章卅四节

2. 路加福音廿三章四十三节

3. 约翰福音十九章廿五至马太福音廿七章四十六节

4. 约翰福音十九章廿八节

5. 约翰福音十九章三十节

6. 路加福音廿三章四十六节

听到这些话,你有何感受?

主问彼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么?”他也同样问你:“你爱我比事业、学业、娱乐、钱财、学位、名位、家庭、朋友……更多么?”你会如何回答呢?彼得后来为主殉道,实际表达他对主的爱,你呢?

金句:约翰福音二十章卅一节


使徒行传



 45周

保罗首次宣教旅程

第  1日

徒十三至十五章卅五节

自教会成立后,信徒人数激增,福音传遍耶路撒冷(一至六章)。其后因逼迫,门徒分散各地,教会因而扎根于犹太全地及撒玛利亚各地(八至十二章)。安提阿教会建立后,因着这教会之异象,她逐渐成为对外邦(直到地极)的宣教中心。保罗及巴拿巴在安提阿教会栽培信徒逾一年之久,整个教会被圣灵带领,将保罗及巴拿巴等人差出去。从使徒行传十三章开始,教会发展之重心便由彼得转到保罗身上。保罗这次旅程所经之地包括:

1. 西流基(中途站);

2. 居比路(塞蒲路斯)的撒拉米:在会堂证道;帕弗:斥责假先知巴耶稣,令他短时间瞎眼,带了方伯士求保罗信主;

3. 加拉太:

a. 旁非利亚的别加,转到

b. 彼西底的安提阿:保罗在会堂证道,证明耶稣乃赦罪之救主,他按旧约预言来世、行神迹、为人的罪而死以致复活,均证明他是神所应许的弥赛亚,结果有多人归主。到第二个安息日,保罗继续在会堂证道,说明神的道先给以色列,但因其不信,所以转到外邦去。结果,外邦人多人信主,但犹太人则将保罗、巴拿巴赶逐。

c. 到了彼西底之以哥念,二人继续传主的道,结果多人归主,不信者则以石头打他们,所以二人转至

d. 吕高尼的路司得,在那里治愈瘸腿的人,传福音,又被人用石头打。他们转到特庇,继续传主的道,有多人归主。在回途中,他们坚固信徒,设立长老,再回到安提阿报告喜讯。

教会传到外邦后亦带来新的问题,犹太信徒认为外邦人也要受割礼才可得救,结果与保罗、巴拿巴争辩,因而产生耶路撒冷调解会议。在圣灵引导下,众使徒和雅各发言,定案毋须要求外邦人受割礼,但他们仍需禁戒祭偶像之物、血、勒死牲畜及奸淫等,这样才暂时平息了二派之纷争。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十五  1-35

福音传至居比路及彼西底

福音传至吕高尼

耶路撒冷会议

归程

除去割礼之轭

你知道“合一”与“划一”有何不同吗?在使徒行传十五章内,我们见到一些保守的犹太信徒要求“划一”,但那明显不是神的心意,割礼并非得救之必要条件。在教会内,我们可容纳割礼及不受割礼者。

你有为一些非绝对的事(如做事之方法等)与人争论吗?若将来仍有这事,你愿意放下自己非绝对之主见吗?

 金句: 使徒行传十三章卅八、卅九节

 第  45周

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       

   月

第  2日

徒十五章卅六节至十八章廿二节

耶路撒冷的会议结束,保罗出发前在安提阿事奉了好些日子,随后展开其第二轮的宣教旅程。保罗与巴拿巴因对是否接纳曾半途离队的马可随行而产生分歧,以致分道扬镳,保罗带了西拉,巴拿巴则与马可一起(十五章末)。保罗、西拉先到叙利亚坚固众教会,到了特庇及路司得,提摩太加入,在那里坚固信徒,又在亚细亚各城传福音,有多人归主。到了每西亚,保罗见到马其顿异象,听到马其顿呼声,所以便向西进发,路加在此时加入。到了腓立比,吕底亚一家归主,保罗替使女赶鬼以致被其主人陷害送官下狱,但在狱中他们却带了禁卒一家归主,其后他们受劝离开那里(十六章)。后来他们到了帖撒罗尼迦,保罗一连三个安息日传讲主耶稣,与犹太人辩论,多人归主,但使徒又被赶逐离开该地。他们继续去到庇哩亚,有多人归主。帖撒罗尼迦的反对基督者继续逼迫他们,以致使徒们被逼离开,转往雅典,到会堂证道,在闹市集会中向群众介绍真神,结果带了些人信主(十七章)。下一站他们去到哥林多,亚居拉、百基拉极可能在这里信主,后来也成了保罗的同工。每逢安息日,保罗便在会堂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利尼人,结果有多人(包括会堂官基利司布一家)归主,犹太人又起来攻击保罗等。因此,保罗、西拉等要离开那地,回耶路撒冷及安提阿去,并带了亚居拉、百基拉同行作同工。

十五  36-41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十八  1-22

出发前争论

马其顿异象

帖撒罗尼迦骚动

哥林多教会建立

分手

两个生力军

犹太人嫉妒

再添两同工

有人说,世上有三种人,第一种是未痛而苦,未残便废者;其次是痛则苦,残则废者;第三种是痛而不苦,残而不废者。保罗、西拉明显属第三种,被打、被虐待、被下内监(通常是死囚被囚之室),但仍唱诗、祷告、赞美神。他们的秘诀何在?最少有下列几个:

1. 他们认定为主受苦是一项殊荣;

2. 死对他们而言,是永远与主同作王的开始;

3. 苦难是建立品格的良机,受苦有益;

4. 主有新使命给他们,所以他们在受苦时不会问:“为什么?”乃问:“主要我学什么功课?”“主有何使命要我完成?”

5. 他们经历过,知道神不会撇下他们。

在逆境、困难临到时,你通常有什么反应?同样的事情再发生时,你能否多思想主要你学什么功课?操练你什么品格?有何使命给你完成?

 金句: 使徒行传十六章卅一节

 第  45周

保罗第三次宣教旅程

第  3日

徒十八章廿三节至廿一章十七节

保罗在安提阿住了些日子后,随即展开他第三轮宣教旅程,到加拉太、弗吕家坚固教会,百基拉及亚居拉就在以弗所带了亚波罗归主(十八章下)。另保罗则向施洗约翰之门徒解明圣灵的洗,带他们归主。同时,保罗又连续三个月在会堂里讲道,辩论神国之事,劝化众人。另在推喇奴的学房,逾二年时间辩明主的道,很多人归主。再加上保罗在该地所行的神迹奇事,令更多人信主,他们甚至彻底离弃虚妄的偶像,与邪术、迷信一刀两段,结果“主道兴旺,并且得胜”。后来,因他们的传道,与制造铜器银器偶像的底米丢等人发生冲突,更被诬告,但却找不到任何证据,以致无法定保罗等人之罪(十九章)。使徒们在乱定了以后,劝勉众人,然后到马其顿去探问提摩太及当地教会,用许多话劝勉众人。他们在亚该亚住了三个月,到了腓立比,又转到特罗亚去,在那里证道,并叫犹推古从死里复活。在回程中,保罗的同工先坐船到亚朔,保罗自己则步行到那里与他们会合。到了米利都,保罗召了以弗所的长老来,与他们分享了一篇语重心长的临别赠言,说明自己将要到耶路撒冷,犹太人不会放过他的,而他自己亦以生命之见证劝他们谨慎、自守、牧养群羊,防避异端、邪教骚扰,劳苦地服侍软弱者。然后保罗跪下祷告,痛哭话别(二十章)。在继续之回程中,所经之地,门徒、先知亚迦布等均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但保罗视死如归,仍定意要去。回到耶路撒冷,有多人同行,受到耶城教会热烈接待(廿一  1-17)。

十八  23-28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廿一  1-17

亚波罗归主

以弗所神迹

犹推古复活

回耶路撒冷

新力军

骚动

语重心长的劝勉、哭别

视死如归!

       

保罗赶鬼、治病,满有圣灵的能力,有些犹太人也学效,结果被鬼所胜。原因在那里?生命不同。只有外表、无内在的生命,是不可能产生预期果效的。重生后,我们还要追求圣灵充满,才能过得胜的生活。

保罗与以弗所长老的辞别十分感人,从中我们可以见到,他之所以能建立别人的生命,不是光靠口才,乃是多方面的,你能找到吗?(参二十  18-19,20,23-24,27,31,33-35)有那些是你所缺的?你将如何改善自己去建立下一代信徒、子弟、学生?

 金句: 使徒行传二十章卅五节

 第  45周

保罗被捉拿

第  4日

徒廿一章十八节至廿四章

一如保罗预料,也是亚迦布所预言的,保罗回到耶城后,很快便受到犹太人攻击,说他带着希利尼人进殿,污秽圣殿,其实全无此事。犹太人想杀保罗,幸得人报讯,千夫长及时制止,才得免于难(廿一章)。在千夫长押解、保护下,保罗把握机会向犹太同胞讲见证,证明耶稣是基督,他又分享了自己蒙召时之使命,但犹太人硬心不听,想将他除灭。千夫长正要用私刑拷问保罗,逼他说出为何众人要这样对他时,得知保罗乃罗马公民,所以暂时软禁他(廿二章)。为查明究竟,千夫长便将保罗带到公会受大祭司和众长老之审讯。保罗把握机会,藉说出自己是法利赛人,又盼望死人复活之事,引起陪审的法利赛人及撒都该人争论,审讯不欢而散。千夫长将保罗带去,免被杀害。其后,犹太人想暗杀保罗,得保罗外甥告密,千夫长派兵保护,连夜送到该撒利亚去。在严密保护下,保罗在巡抚腓力斯面前接受大祭司的盘问。结果,大祭司亚拿尼亚在腓力斯面前控告保罗鼓动普天下犹太人生乱,又污秽圣殿。这些控告,保罗本于事实,当面澄清是诬造的,但他也说出了自己的信仰,完全合符圣经,却不被犹太人接纳:亦即他受审乃是为着死人复活之道理。明显地,保罗所作根本不可能受法律制裁,但腓力斯为了讨好犹太人,仍然把他系狱,又请他来讲论信基督耶稣的道,其实是想保罗给他钱,而不是想接受真道。保罗被软禁逾两年之久。

廿一  18-40

第廿二章

第廿三章

第廿四章

保罗被逮捕

台阶前见证

公会前受审

腓力斯前受审

千夫长首度保护

千夫长二度保护

敌人内哄、千夫长三度保护

贪财失救恩

腓力斯叫保罗来向他和夫人讲论耶稣基督,但他们的动机并非为了信主,乃是想保罗给他们贿赂,结果二者皆空!今天实在太多人为了必失的、短暂的、可朽坏的东西而失去了永存、不朽坏的救恩及主的奖赏。这本末倒置之做法,到处可见。你有试过吗?

保罗没有犯任何罪,但已无辜被关了两年。要是你,你会有什么反应?但保罗却视之为机会,在任何人面前,甚至在官长面前,他也不错过每一个机会传主的福音。就是这个缘故,福音藉他的入狱而向西面传开了。

 金句: 使徒行传廿四章十六节

 第  45周

福音的西传

第  5日

徒廿五至廿八章

圣灵的工作是不可思议的,他透过敌人对教会的逼迫使门徒分散,以致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到犹太全地及撒玛利亚。他继续藉着保罗的被捕、上诉于凯撒,透过保罗将福音传到罗马。保罗在腓力斯的统治下受软禁了两年,在非斯都接任后,犹太人仍死心不息,希望他将保罗带返耶路撒冷受审,以便杀死保罗,但保罗拒绝到耶路撒冷,他上诉于凯撒,也趁机在非斯都面前作见证。希律安提帕三世亚基帕本是非斯都好友,在非斯都上任后前往恭贺他,他也想听听保罗的案情(廿五章)。结果保罗第三度陈述他得救与蒙召的见证,向他们见证主。非斯都认为保罗颠狂了,亚基帕则认为幼稚,不足劝服他,然而,二人均一致认为保罗并没有犯什么该死该绑的罪,只因他上诉凯撒,不能释放,故要押到罗马受审(廿六章)。将保罗押至罗马,表面看来虽是要受审于凯撒,实际上却成了保罗的第四次宣教旅程。保罗在船上虽身为囚犯,但因神的同在,多次准确预言了要发生的事,令全船的人经风暴撞船后,听从他所言。他处处显示出他是属灵的领袖,当船毁时,他和全船的人都安全到了米利大岛。保罗在那里遭毒蛇咬也无恙,他又为岛长父亲祷告治病,也治愈了岛上很多病人。三个月后,他们才坐另一艘船到罗马去。在罗马,他与犹太人首领辩明原委,又在所租住的地方讲论神国之事,放胆传福音,足有两年之久,无人禁止。

第廿五章

第廿六章

第廿七章

第廿八章

受非斯都审讯

受亚基帕审讯

被押至罗马

福音传至罗马

我要上诉!

你们也要信!

无权无势的领袖

无人禁止!

一般人以为,领袖从地位而来,有地位,人自然听从。但在押解囚犯的船上,保罗是最无权无位的囚犯,然而,全船的人却要听他,视他如领袖,为什么?因为:

1. 他有信用(廿七3);

2. 他对神有绝对信心(廿七22、25);

3. 他有属灵眼光,准确地看到将来;

4. 他临危不乱,将危机化为转机,随时把握机会建立人;

5. 他能将人的注意力引到问题的出路和答案上;

6. 他以身作则(廿七35-36);

7. 他关心别人的需要多于自己的需要;

8. 他能带领别人去做他所做的。

弟兄姊妹,以上的特质能使一个人影响别人,自己却不易受人影响。你有那些特质?

使徒行传的结尾,是“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这书还未写完,余下的部分是由你和我一起写的。弟兄姊妹,你今天的生活是否如“使徒”的“行传”一样?

 金句: 使徒行传廿八章三十、卅一节

罗马人书

重点

罪恶

救恩

挣扎

神主权

门徒生活

引言

1章-

1章中

福音与世人

1章下-8章

福音与选民

9-11章

福音与信徒

12-15章上

结 语

15章下-16章

作者启语

主题介绍

罪的问题

救恩问题

得胜问题

以色列的过去

以色列的现在

以色列的将来

对为人方面

对国家方面

对信徒方面

个人计划

问安劝勉

结束祝颂

定罪

称义

成圣

1

1中

1下

-

3中

3下-

5

6

-

8

9

10

11

12

13

14-15上

15下

16上

16下

主题

序言

生命

盼望

生活

跋言

教义

历史

伦理

地点

写于哥林多(?)

时间

主后  57年

 第  45周

全人类均无能自救

第  6、7日

罗一至三章

保罗一生为主奔波,马不停蹄,否则便是被系狱中。所到之处,他不独向所有遇见的人传福音,见证主基督,也留下了十三卷书信,详述主的救恩、各教义及门徒生活指南等。而各卷中最长是罗马书,与其他书信不同者,是收信者乃与保罗素未谋面的信徒。这书的主要内容是救恩论。首三章论及救恩的需要。在介绍了自己的身分及问安祝福后,保罗随即带出全书主题:说明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信主的,义人必因信得生。为何要信福音?保罗很有次序地带出:

1. 外邦人无能自救:福音已藉普遍启示启示给人,神的存在藉人的良心、是非之心、所造之物等显在人心里,叫人无可推诿,人对神不虔,产生人对人不义。跟着保罗细列人各种常犯之罪,又说明了神要审判这些罪(一章)。

2. 犹太人亦无能自救:犹太人又如何?保罗说明,神必按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虽然犹太人倚靠律法,熟悉律法,但是他们只能讲,不能做,所以,律法反显示出他们的罪。在律法底下,他们都无能为力,他们违背及干犯了律法,他们的割礼只在乎肉体,心灵却没有受割礼(二章)。

3. 因此,保罗总结时说:“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律法只是叫人知罪。另一方面,“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所以,神为怜悯我们,特别设立主基督作我们的挽回祭,只要我们肯信主,便可因他称义。无论是犹太人、外邦人,得救之法只有一途,就是因信称义。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外邦人无能自救

犹太人无能自救

所以:世人均无能自救

偶像、道德败坏

知法犯法

救法:因信称义

若有人问:“难道我也有罪吗?”你如何回答呢?打开罗马书一章廿二至卅二节,看看内中描写的罪,哪些是他和我们从未犯过的?哪些是我们曾经犯过的?你可以对他说:“若你从未犯过任何罪,你一定可得救!”然而,若你犯过而不信主,不被他改造、改变,包括现时的生命及将来的身体,则纵使你进天堂,天堂肯定会被你污染,这是神将标准定得那么高的原因。

你为何要信?弟兄姊妹,你能写下你的见证(约五百至一千字),随时准备与人分享吗?保罗信主后,便立即与人分享见证,他能有系统、清楚写出人为何要信主,你也可以参考保罗所写的,写出你的见证。

 金句: 罗马书三章廿三、廿四节



































































































得胜

1-7章




转型

8-12章



宣教

13-21章上



受审

21章下-28章







教会之开始



教会之

见证


教会受逼害

教会转向外邦人


教会欢纳外邦人



教会之布道

(保罗为教士)



教会之

西迁

(保罗为囚犯)


圣灵之应许




圣灵之降临







第一次死亡






司提反之殉道



外邦地区之归主



外邦使者之行传



使徒彼得之行传



其他门徒之行传



使徒彼得之行传



第一次旅行布道



第一次教会布道



第二次旅行布道




第三次旅行布道



被捉拿



提上诉



赴罗马


1上

1下

2

3

4

5上

5下

6上

6下-7

8

9上

9下-11上

11下

12

13- 14

15上

16上-18上

18下

-

21 上


21下

-

23


24

-

26


27

-

28



1



5


1-2

3-5

6-7

8-9上

9下-12

13-21上

21下-28




犹太时期



过渡时期



外邦时期


教会建立

教会分散

教会布道

彼得行传



保罗行传

地点

在耶路撒冷

的见证


在犹太与撒玛利亚的见证

在地极

的见证


时间

主后33-35年

主后35-38年

主后48-62年











第44周 教会的开始及服侍
第4日 徒一至四章

使徒行传为路加医生所作,与路加福音合称为前、后书(徒一1)。它的内容从主临升天所交付之大使命开始:“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一8)整本书就是介绍使徒如何将这使命实行出来,先在耶路撒冷(一至七章)、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八至十二章),直到地极(十三至廿八章,直主再来)去作他的见证。主交付了大使命以后,门徒的回应是什么?他们先回到楼房祷告,又选了马提亚代替了犹大。到了五旬节,圣灵降临,一如主所应许的,把使徒都充满了,又赐外国语言的恩赐给他们,他们便向从各地到耶路撒冷朝圣的犹太人传福音,讲见证。结果彼得讲了一次道,有三千人信了主,教会成立了,且继续不断拓展。教会增长原因很多,包括:神迹奇事、爱的团契、有物公用、恒切的教导、肢体关顾、火热的心、见证,以致主将得救人数,天天加给他们。跟着,彼得医愈天生瘸腿的人,又藉此向众人见证主的救赎与复活,结果使徒遭祭司长派人来拘禁,但仍无法禁止使徒作见证及其他人信主。那时信主的,单是男丁已到五千人。公会的人因他们行的显然是神迹,又认为他们是没有学问的小民,所以将他们释放。这给门徒更大的鼓励与力量,他们继续祷告、追求、服侍,放胆讲论神的道。门徒甚至将田产、房屋都变卖,将钱奉献,按各人需要分给各人,巴拿巴就是其中表表者。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交付大使命

赐下圣灵

神迹奇事

被捕受审

祷告等候

传讲的服侍

能力的服侍

忍耐的服侍


教会增长是怎样发生的?从使徒行传看看,百分之一百是神的工作,百分之一百也是人的努力。为何我们这样说?试从使徒行传二至四章找出答案。

1. 百分之百神的作为:神做了些什么?若不是神,那些事情不会发生?

2. 百分之百人的努力:门徒做了些什么?若非人努力,那些事情不会发生?

你希望你的教会如使徒时代之教会一样增长吗?学效早期门徒的榜样──祷告、等候、工作,参与见证、传福音、服侍及继续接受教导、过密切的肢体生活吧!

金句:使徒行传四章十二、卅二节










第44周 教会的试炼
第5日 徒五至七章

当教会要增长,信徒要热心事奉神的时候,撒但便不择手段进行拆毁和破坏的工作。首先,撒但攻击使徒时代的教会:罪与不洁的存在。奉献本是好事,然而亚拿尼亚与妻子撒非喇却在这事上欺骗使徒,可能他们见其他人都奉献所有,但自己的信心却未到达那地步,然而为了“不丢脸”,留下部分金钱后,竟说那是“全部卖地所得,都奉献上”了。神为免教会失见证,使逼迫教会者没有任何把柄控告教会,所以对二人之管教均十分严厉,取去了他们肉体的生命。其次,撒但又在外面藉反对者逼迫教会。使徒们行的奇事神迹愈多,信的人也愈多,逼迫便愈厉害。他们第二度将使徒下在监里,然而使徒反倒心里欢喜,因有机会为主名受辱。教会在内忧外患下,仍不断拓展。人多了,自然亦有组织的需要,执事亦因此而产生。教会在选执事时,小心翼翼地选出被圣灵充满、有好名声、有好见证者,使教会更有能力承受试炼。选出这些执事后不久,撒但亦不放过他们,最热心传福音、见证的司提反便成了他们攻击的对象。当人的辩论敌不过司提反时,他们便用残酷的方法:用石头打死了他。但首位殉道的司提反,纵使在死的时候仍活出基督,无条件地饶恕了敌人,为他们祷告,播下了参与逼害他的扫罗(即保罗)日后信主之种子。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内部的试炼

内外的试炼

外来之逼迫

欺骗、不诚实

埋怨、捉拿

司提反殉道


面对各种试炼,教会应如何回应?使徒教会之回应是:

1. 有罪、任何不洁存在时:力斥、清除罪!

2. 被囚时:为主名受辱,引以为荣!

3. 弟兄姊妹有怨言时:面对事情,加以解决!

4. 选领袖时:都是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有好的名声、好的见证。

5. 被害时:为敌人祷告、宽恕他们!

难怪神与教会同在,将得救人数天天加给他们。

教会历史上的第一位殉道者是谁?是司提反。这名字有“冠冕”的意思。为义受逼迫者皆可承受神所赐的冠冕。弟兄姊妹,有试过为信仰受到逼迫吗?司提反临死前,见到主基督“站在父右边”来迎接他,这是何等大的荣耀啊!你将如何学效司提反?

金句:使徒行传五章廿九节










第44周 教会拓展
第6、7日 徒八至十二章

在司提反殉道后,更大规模之逼迫临到教会。不少人被下在监里,除使徒外,门徒都要分散各处。这明显是神的安排,当使徒教会要安定于耶路撒冷,不肯外出之时,神便藉苦难、逼迫将他们分散,因此,福音便被传开了。教会继续拓展,不是因为使徒而已,乃是会众。他们不是客旅,乃是军队。早期教会无孔不入,因为他们训练有素,人人都可作见证,带人信主,且他们都被圣灵充满。教会能影响撒玛利亚,也是因为门徒对社会需要十分敏感,服侍及医治该城的人。在使徒及司提反以后,另一位被神大大使用的门徒就是腓利。他的神迹奇事吸引了无数人归主,也带领了一个埃提阿伯之太监归主。使徒继续坚守立场,不容许罪在教会中。逼迫教会的扫罗,也在大马色路上遇见了主而归他,受到亚拿尼亚洗礼后即热心见证主。因他有力之见证,受到犹太人忌恨,想杀他,以致他不能留在犹太人当中事奉。彼得的治病、叫多加的复活,继续吸引更多人信主。撒玛利亚之该撒利亚一个虔诚百夫长哥尼流主动叫人找彼得,彼得到他家里传道,他全家信主受洗,当地的福音之门由此打开,从此福音遍传整个撒玛利亚。教会在安提阿建立后,他们邀巴拿巴及保罗作训练工作,得到坚固,且有力量以经济支援“母会”耶路撒冷。撒但仍不放过教会,他藉希律再度囚住彼得,又杀约翰的哥哥雅各。然而,神的手仍与他们同在,他主动领彼得出狱,又惩罚了希律,使他被虫子咬死,令神的道更加兴旺。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腓利及门徒

扫罗归主

哥尼流归主

门徒分散

彼得雅各受逼迫

福音到撒玛利亚

彼得神迹

约帕教会开始

传至安提阿

彼得被救

埃提阿伯的种子

扫罗见证

不可当俗物

坚立与广传

希律受惩

有人形容香港人生活的特色是“游蛙泳”,拼命去“抓”钱,“抓”完便“溜”。反观第一世纪的基督徒难民,每到一处,他们不是去榨取别人,乃是付出,去医治、满足该地人的需要。你是属于那一类人?

保罗在安提阿只有一年多时间装备、建立门徒,在使徒行传十三章一至四节他便被差出去作宣教工作,但安提阿仍继续拓展。早期门徒“有入有出”:有受喂养,也有事奉,学以致用。你的属灵生活是否也“有入有出”?你有参与事奉吗?你的教会注重栽培吗?

金句:使徒行传八章一、四、七、八节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