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犹太教育学思考:如何教导孩子稳行信仰之路

重视教育的犹太人

犹太人是重视教育的民族,他们的言谈举止、生活行动都依赖于神的话语为原则。犹太人重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自己,更是为信仰的传承和延续。圣经中也曾记录着神对于信仰教育的严谨要求,在申命记中提到:“我今日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6:6-8)”

历史学家约瑟夫曾说:“我们的土地很肥沃,要尽量工作,但最大的目的却是子女的教育。”犹太拉比也有句话提到:“父母疏忽子女的教育,等于埋葬他们的一生。”

因为犹太人非常重视信仰教育,所以犹太信仰教育逐渐形成了一种家庭的日常习惯。当今的犹太人依然没有丢弃世代传承的犹太教育学,作为犹太人的父母经常会和孩子交流,对孩子进行指导,从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思想和情感启蒙。

据说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刚懂事时候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然后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随后母亲会教导孩子这本书充满了甜蜜的味道,以便于影响他们对于神话语的兴趣。

其实这种教育逐渐的潜移默化在每个犹太孩子的身上,使他们对于信仰有认识,产生关系。当然教育方法一定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作为信仰的继承者,也要成为信仰的传承者。箴言书中提到父母要担当子女教育的事(箴1:8),还有就是摩西之所以可以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信仰,离不开亲生母亲的教导;以及提摩太学习神的话,也离不开他外婆和母亲的引导。所以说教导子女,父母的责任是重要的,这也是神给每个父母的托付。

纵然艰难,但犹太教育从未停止

据资料显示,犹太人被掳巴比伦后的生活充满了信仰教育上的挑战,因为受异国、异族文化的影响,使他们在教育上会出现危机。但神依然怜悯他们,得以使犹太人在被掳之地设立会堂,并在会堂附近设立学校,使犹太人的后裔可以接受学校式的信仰教育。

然而被掳回归后,他们更加大了会堂、学校式的教育。据史料记载,使徒时代,在城市里若有十个人委身于信仰之事,就需要设立一间会堂;若有二十五名儿童接受装备,就要设立一个教师;若有四十到五十名儿童就需要设立两位老师。当时的耶路撒冷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四百七十多间会堂。当儿童六岁时,就要入学读书,学习算术和犹太教的律法,并以申命记为学习律法的基本课程,再加上历史书、先知书等;到了十岁至十五岁,则要学习以口传律法,十五岁进入高等学校,研究神学上的问题。

在新约中有提到教师迦玛列(徒5:34),其实迦玛列就是博学多才的信仰教师。当时他们的授课方式,不单单是教师传授,而且学生要自由发问,教师要反复提问,加深学生的记忆。

总结与应用

当去了解犹太人的教育学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焦点,就是他们在教育上家庭与学校是联动的,而且他们的教育是从幼年就已经开始。从犹太人过去的被掳分散历史到现在,发现犹太人没有完全被世界其它各族文化所同化,原因就是犹太人在信仰教育学上很认真,并且看为一件重要的事,当然必不缺少的就是神的保守。

作为基督徒我们当思考,基督徒当下教导孩子上是否是严谨的?如果不严谨该怎样改善,我在这里提出了几个方面,是关于阶段性的教导,以及家庭和教会联动式的教导:
1,从母腹中就开始教导,把圣经神的话阅读给胎儿听。
2,婴儿期的教导,常常为孩子按手祷告,祝福。 
3,儿童期教导,睡前圣经故事,并且让孩子操练祷告,讲述耶稣的救恩,并鼓励其参加教会举办的儿童营会。
4,少年期教导,鼓励其参加主日学,以及少年营会,通过学习来进一步了解基督信仰。
5,青年期教导,鼓励其参加教会团契,并且多与孩子谈论信仰与侍奉,帮助其制定读经计划。(当然学业完成后或者有中途辍学的情况,可以鼓励其参加神学培训,再然后或者有长期服侍的目标,异像)
6,中年期教导,鼓励其持守信仰,按时礼拜。
7,老年期教导,鼓励其持守信仰,荣神益人。

最后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基督徒的家庭礼拜(家庭祭坛)很重要,这礼拜不仅是分享神的话,唱诗歌,祷告,还可以沟通,分享,做游戏,谈谈最近的自己和发生的事,以便于孩子理解父母,父母理解孩子,增进亲子关系,提升生命长进。

参考书籍:
1,姚正道,《圣经中的犹太习俗》台北:人光出版社(台北教会公报社),
2,百度百科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