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岩松著《白说》读书分享

  白岩松著《白说》读书分享

  文/zym2099

  幸福可以无限靠近,但是无法彻底到达。走的太远,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当我们出发的时候,是要奔着幸福而去,走着走着感觉跟迷宫似的,到处都是岔路。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和精神。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创新需要的素质: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立的人格、人心的自由。所谓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就不会有创新,一所好的大学是将有用和无用结合起来,创造一种真正的辽阔;都说我们不做无用的事,然而什么是无用的事?什么是有用的事?那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用之有用呢?这句话很绕,是对思维上的绕,但是深刻的去理解,你会发现这是很有意境的一句话。

  书读久了,总会信点什么。看着笔者说: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是《新华字典》的时候;莫名一种触动,确实,没有《新华字典》,我根本不可能写出这么多字,更重要的是他带给我的查找方法,我们都忽略了这个查找方法,这个方法也许是我第一次深究不知道时带给我的一种精神;就像作者所说的在35岁的时候读《道德经》,是在开始思考死亡和理解死亡的时候;而我读《道德经》是在10-14岁之间这一时段,古文的晦涩难懂,甚至当时把一段话分为很多种意思去理解,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种人生的真相,宇宙运行的规律。名著很多,并不是自己读过多少,才可以显示自己有多高深的学问,其实是一种理解。也是对自己未来人生道路上的一种预见和补充吧。此时深刻的去懂,阅读就是通过理解别人的对话、活着的故事,也来跟自己对话,丰富自己的人生;

  人心不古,其实所谓的古,也无非是今天的想象;人一辈子要进很多行当,唯有一个行当改不了,那就是做人。这一撇一捺最难写,怎么把它给写大了,是终生的学问。做事情也是一样,要先学者做一个优秀的人,然后努力去做好事情,然后在努力一点,你就会成长和进步;比世界更大的是人的内心,探究是无尽的,很难找到答案。不过,我们应该学会,在哪里何以找到答案。很多事都有一个理:得来的容易,品质就不好保证。

  道德经,第一个字是道,拆开这个字,首,思想,走,行动;方为道;很有意思,这就是思行一致;单单一个字的理解就会有很多的意思;道德经没有论语普及的广泛;论语是从正面去解说;二道德经是从反面去解说;像:无为而治,很多人都理解的很消极,其实这是一种很积极的哲学,无为就和道法自然相成,那何为道法自然呢?自然是有规律的;无为,就是要遵守规律;就像道德经第一句话,光在读的角度去读米就有好多种读法,读法不同,意义就不同;中国的哲学很难懂;要辩证,理解。但是若真的能理解的话,那就很了不起了。

  道德经第二章开篇两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当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丑;都知道什么是善的时候,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同理,当天下都以某种行为作为善的标本,模仿和雷同之下,不善就出现了。这种解释很富有哲理。比如,我们带着目的去读《道德经》,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道德经》里面有这么一段话“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任何圣人,都不鼓励人一心只为自己,而是鼓励你为他人、胸怀天下。原来古人也懂得做思想工作,而且做的这么有说服力。但他引导你的方式是“无私为大私”正真无私的时候,得到的反而是最多的。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最优秀的人知道一个大道理后,二话不说就去执行。第二类人听到一个大道理后,一边执行一边怀疑,这事行吗?第三类人听了后哈哈大笑,根部不理会。结果呢,老子总结了一句“不笑不足以为道”也就是说不被嘲笑的一定不是好道理。

  大成若缺。士兵突击里面有一句话说的蛮好:生活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会有一天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达到完美的境界吗?没有。人生就是遵循着一条曲折、循环、不断前进的路径。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天下所有的难事一定从简单开始,大事都是从细节开始,所以胜圣人从来不认为自己在做什么大事,但是他左后成为圣人。真正的稳定实在动态中调整的稳定。

  有的书当你很年轻的时候就把它读了,以为是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太年轻的时候,有些书的味道你是读不出来的。而在你真到了需要它的年纪,却没再次跟它相缝,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学习,相当重要一点是去喜欢你不喜欢的,适应你不适应的。打开自己,试着体会和接纳那些不同的声音。如同读书,不要因为一本书的主题或表达方式很陌生就去厌恶它。

  有了感触不能立即表达,要去追寻。经历了足够漫长的追寻,等到一切成熟了,才会有完美的表达。急于表达已成当今社会多数人的通病,包括我自己。人们往往依据第一印象就判定事物的真伪曲直,并急于发声。我理解“追寻”的意义在于勤思考多求证。在一个“畅所欲言”的信息时代,内心安定,保持耐心,坚持理性,难能可贵。

  很多通俗读物制造短暂的遗忘与虚幻,读时让人沉溺,读后无精打采,给精神麻痹而非滋养,永远无法拥有高品质阅读带来的身心灵的喜悦。真正的阅读是寻找精神共鸣与心灵辉映。能给人力量的阅读,一定是有品质的阅读,教给我们怎样积极面对多蹇的人生。

  整本书是作者以前的演讲稿及后来作者做的读后感,有对个人理想和国家理想的期寄,对社会问题的判读,政治性极强,主旋律作品。内容比较杂乱,话题涉及面广,没有明确的主题,但是篇篇有深度,值得深思,三观极正,有助于提升正能量。

  人生百态,各有其不同,成功和人生轨迹是不能复制的。一直以来,人们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一种误解,好像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其实正是干好本职工作的体现。按时按点按要求把每天的钟撞好,就是圆满完成了你的本职工作,不怕钟声扰了谁的好梦,不嫌重复动作的单调乏味,不慕前台讲经的风光。庄严响亮的钟声自有其神圣的昭示,就是你的工作成果。把撞钟看做是平凡,总想着成名成家接受万人膜拜,才是没有根基的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社会需要的是在各个岗位上安心、负责、不打折扣撞钟的和尚。误解传遍天下,理解寂静无声。

《白说》读后感 《买头大象走印度》---读后感 雾里看花——《局外人》读后感
分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