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中国剩女春节被催婚的视频,感动歪果仁的却是“剩女”的父母...

话说,

元宵节一过,中国的阴历新年才叫真正过完了。

随着这些年歪果仁对中国文化越来越感兴趣,春节的话题也一直被海外友人关注着。

他们渐渐了解了春节是中国传统里最盛大的节日,是“世界上最大的种群迁徙”,有“世界上最多人收看的电视节目”,充满好吃的好玩的、阖家欢聚喜气洋洋的一段时间。

但今年春节过完了,却有一个春节欢腾热闹气氛背后,只有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的小细节,被外媒注意到了。


“中国春节怕回家的‘剩女们’”

说到外媒关注到这个问题,还是因为一则中国的广告短片。

这几天,你应该也从各种各样的渠道,看到了SK-II今年“改变命运”系列的新视频广告,它的名字叫“她们为什么不回家过年”

片中出现了三位在外打拼的独立女性,表达了自己对于回家过年的恐慌:


“过年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



“一回家的主题已经不再是团圆,或者是我终于回来了。而变成了婚姻、婚姻、婚姻。”



而父母的想法也极其真实:

“女孩子在外打拼太累了,还是传统一点生儿育女。”



父母催婚,确确实实是带着“为你好”的初衷,在他们那个年代人的意识形态里,女性孤身一人在异地打拼实在辛苦,如果能有个人陪伴你帮助你,压力就会小得多。

然而这个“为你好”的绑架形式表现为催婚,并且试图以他们的价值观去说服孩子,两代人的矛盾就会被激化。

被催烦了的孩子,“我为你好你烦什么”的父母,这样争吵话发生得太多了。

但是带着情绪的双方,又很难去客观冷静地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问题的死结在于,这些女性,她们是抗拒催婚,而不是对婚姻本身排斥:


怎么才能让父母理解现阶段的自己,并不需要婚姻也过得很好,让父母了解自己现在有更想要去做的事情?

影片中的三位,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

她们终于鼓起勇气,手写了一封信,告诉父母自己的真实想法。

“首先在这个世界,必须要学会独立,而不只是嫁为人妻。”



并且在这个春节,邀请了自己的父母,来到她们所在两个城市中间的地方相见。

在“中间点”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似乎父母和女儿更能够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是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

我该找还是会找的,

你只要相信我,我就能做到。”

 

而父母也终于够理解孩子的心声,表示了自己的支持:

“你可以独立生活了,我们放心了。

爸爸妈妈都支持你。”


完整视频可以戳这里:

#SK-II定制合作# 《为什么她们不回家过年》

SK-II的这系列视频,到这部已经是第三个了,个个都是在国际上造成了大讨论的故事。

从2016年刷爆外媒的“中国剩女相亲角”

到2017年的打碎女人年龄恐慌的“人生不设限”

再到这一部,聚焦到春节回家催婚引发矛盾的“为什么她们不回家过年?”,同样引发了歪果仁对“过节催婚”的讨论,再次登上了一大票外国媒体:

从USA Today:“沟通是解决中国剩女的婚姻压力的关键”



到英国:“护肤品品牌的纪录片视频力挺中国单身女性”


到瑞典:


再到澳大利亚:“护肤品牌SK-II在新推广中关注了中国年轻女性的婚姻压力”



之所以能引发大家的共鸣,是因为这个故事的前半段,简直是真实得可怕……

本该是最开心的一个节日,过年回家却变成了许多中国人的一块心病。


抢回家的票很累,拎着大包小包并上年礼挤火车很苦;


亲戚来拜年问学业、工作、房子、感情很烦;


同学聚会是自报头衔、职称、公司效益的小型名利场,间或穿插(你并不在意的)谁刚结婚、谁又生了二胎的新闻联播。


最可怕的是,在家里还要接受来自父母的灵魂拷问:


“别老拿工作搪塞,你岁数不小了,再不找对象还谁要你?”


“我看张阿姨上次给你介绍那个谁谁谁,条件那么好怎么不聊了?李阿姨家那小子,初四你去见见?”


于是……



是不是就是三周前的你?

可别觉得这是只有咱们才会遇到“中国特有”家庭问题。

因为歪果仁回家过节也一样好吗!

近的友邻日本,催婚那是从老到小一起上:

——回老家被爸妈被爷爷还有被妹妹各种问

——“有女朋友了吗”“你不结婚我死不瞑目”


说了不下一百次,真是够了!



到美国:

——我哥圣诞节很不愿意回家,

因为他受够了总是有人问他:

“有对象了不?”等等这些...

这家伙儿永远在路上,在旅行,从不休息也不想安定下来,

可悲的是,我的家人都没有试过去理解他...


 

——“你同学都生孩子了,你连对象都没有。”

这几乎是每次我回家的唯一主题,我父母甚至动员我所有亲戚劝我结婚。

这压力实在太大了。

解决方式:打死也不回家!


 

——“诺亚方舟只能一对一对上”的现象在美国也依旧存在啊!



可以说,催婚绝对不是只有中国单身人士才会遇到的问题,更不是只有女性才会面临催婚的压力。

“在地中海国家,男性一样面临着催婚的压力。”



不分男女不分地域,甚至不一定和年龄相关,婚姻压力一直都无形的存在着。

歪果仁也纷纷对这个视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有的人表示,父母们可能把结婚这事儿想太简单了:

“为人妻、为人母一点也不容易。他们怎么会认为结婚就会很轻松呢。

我当妻子和做妈妈的时候,总希望可以回去工作,因为工作是集体的,压力不是一个人扛。”


 

有的父母觉得,自己不仅不会催婚,还会逼着让女儿自立自强:

“我一直要求我三个闺女依靠自己,永远不要指望别人可以照顾一辈子,也不要追求那些物质的东西。

拿到个学历,找个好工作,多旅行。

婚姻和孩子以后再说,顺其自然。”



有些人觉得这是中国两代意识的碰撞,在逐渐变得越来越好:

“对于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来说…改变是需要时间的,这至少是很积极的一步。”


 


更多的人,则是为片子中的三对父母最终选择支持孩子而感动:

“干的漂亮,老爸老妈们!”



“我感动得哭了。

这些姑娘们,还有她们的父母,都值得最好的!”


“最让我暖心的点,是看到这些父母虽然不一定完全认同,但他们都选择支持自己的女儿。”

“我真的替这些姑娘们高兴。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是需要很多勇气的。

她们很幸运,和自己的父母达成了共识,我知道现实中这真的很难做到。

为这些家庭打call!”



“聪明的女孩子们。真高兴她们的父母终于意识到,自己养的闺女是多么的优秀。”



“看到家庭成员间真诚真挚的沟通,实在是太美好了。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个很好的模范。”



“我被这些真心爱着自己孩子并且愿意聆听她们心声的父母打动了。

父母之前的观点,可能仅仅是因为孩子没有认真提出自己的想法。

这么多爱和这么多支持,我哭得稀里哗啦的。

不能一味的严厉批判父母,因为他们也只是在做他们知道的事情,事实上他们愿意去沟通尝试理解,这就已经是很棒的了!”


 


有的人总结,基于爱的相互理解是一切的关键:

“每个孩子都应该获得父母的爱和支持,反过来一样。

生活已经很艰难了,只有这样才能过得更加轻松。

对你的家人诚实,但注意你的语言和分享的事情,不要让它伤害自己的家人。

爱,爱,爱,能让一切重生。”



婚姻压力尽管在社会当中普遍存在,但拜托,这已经9012年了,

与我无关的人怎么看我,对于当代独立的年轻人来说,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甚至当七大姑八大姨问烦了,网上随随便便就能找到一大堆“反催婚”语录怼回去。

但是当这个催婚压力来自养育了我们、又以他们的真心为我们好、没有抱着丝毫恶意的父母。

就算你想我行我素,感情上却做不到满不在乎,矛盾由此而生。



不仅仅是在婚姻一件事上,回想一下你长大以后和父母之间的不快,是不是都是来自于这里?

影片中的解决方式,是女儿们迈出了沟通的第一步,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疑问,

“中间点到底是什么,找个中间的地方见面就能够达成互相理解的目标?”

“父母如果都这么开明,只需要一次沟通就能解决,那是不是也不会有催婚恐惧的矛盾了?”

“这样的转折和结局,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我看了在外媒投放的翻译版本,对“中间点”的含义有新一层的理解。

在中间点相见,就是Meet me halfway,

既有在地理上的中间站相遇的意思,也有另外一层意义:

互相理解,从而找到彼此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平衡。

和父母之间的代沟,怎么可能只有催婚和反催婚这一项?

选择的工作,选择的伴侣,甚至你的人生规划,世界观都不同,矛盾多了去了。

当与父母的矛盾出现,更多人采取的是“不想回家”“说了你也听不懂”的消极方式,

那换个思路,与其指望思想僵化的父母先伸出沟通的手,不如思想开放的我们选择先踏出第一步。

一次尝试不行,就再一次。

他们为你好,你就让他们看到你现在过得也很好。

评论里有个姑娘,在31岁终于打赢了反催婚的战争:

“我现在31岁,我妈终于理解了我,把这个话题放在一边了。再也没有秘密的定亲、无止尽的催婚和相亲。

亚洲的父母都被文化背景所限制了。曾经我也烦到完全不想参与任何令人沮丧的家庭聚会,不是因为我单身,而是他们让我觉得我不结婚就不是个完整的人。

但花了这么久的时间,我终于让她看到,我很快乐而且很坚强。”



所以你看,“用爱发电”也不是什么玄幻的事情,真心爱孩子的父母,总会愿意来到“中间点”和你达成共识。

这个影片其实仅仅只是以“催婚”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话题,引出了如何解决与父母间因为价值观不同而导致的种种问题。

或许这条视频不应该仅仅给我们这个年纪的年轻人看,而是应该转给我们的父母

让他们了解,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他们的支持和信任。

这才是这个视频教给我们的道理:

改变命运,绝对不是等待世界和他人的理解,

而是自己鼓起勇气主动跨出做自己的那一步。

毕竟,你的生活,最终还是要自己过的嘛!




--------------------